高考考试改革策略推行后,高校的院系会依据大学期间专业的学习内容,对考试报名本院系的学生提出科目需要,如考试报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考生,申报科目中需要要有物理成绩,申报金融工程的考生,数学成绩要达到需要。这种招生方法需要学生不只关注大学,更应该注意自己提供成绩的科目,要与选报的专业匹配起来。
洪傲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媒体发布会,正式发布国家深化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高考考试改革将在上海、浙江率先试点,从2014年秋天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推行。2017年全方位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点现代考试招生规范。
新策略加强学生选择权利
同国内现行的高考考试规范相比,高考考试改革策略赋予了学生选择的权利。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策略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考试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每门课程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中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高考考试时不再考试。考生在考试报名时,仅需依据考试报名高校发布的招生考试报名条件,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考试总分。具体到浙江、上海2个省市的试点策略,上海策略明确了6选3的选科策略,浙江明确为7选3,增加了一门技术课。
这种新的选科策略,打破了现行高考考试规范的束缚,给考生带来了选择的权利。现行高考考试规范中,学生需要遵循文史类史地政、理工类理化生的死板考试考哪几科,而高考考试改革策略推行后,学生选择科目的策略达到20种以上,学生完全可以参考自己的学习专长、喜好、成绩、目的高校的科目需要,来确定自己计入高考考试成绩的科目。
高考考试改革策略还赋予学生对自己将来生涯的选择。现行的高考考试志愿填报工作集中在高中三年级进行。北京、上海在每年的5月份高考考试前填报。其他省(市)、自治区在高考考试成绩发布之后填报。高中三年级阶段学业负担异常繁重,多数学生无暇考虑大学与专业选择的事情。学生的高考考试志愿多数是由父母来完成。因为各省市基本实行平行志愿,所以,父母在填报志愿时,多数以把分数用尽为原则,用分数去选大学,极少考虑学生的专长与大学、专业的匹配。入学后,不适应大学生活、不适应专业学习、不喜欢所选专业的状况较常见。高考考试改革策略实行的6选3的考试方法,让学生把学业测试与我们的目的高校、目的专业对接起来,每一个学生都要借用6门科目学习,找到与自己学习专长相匹配的大学与专业,我们的大学自己选、我们的专业自己选,选择权切切实实地学会在学生我们的手中。
学会选择方法 破解选择迷茫
在这一轮高考考试改革策略中,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是备受推崇的一大闪光点。但随后的调查却出乎不少人的意料:浙江一份对400多名学生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有80%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最有兴趣的专业是什么,他们并不了解该如何选。有52%的学生表示“会依据我们的兴趣”选择三门选考的科目;47%的孩子表示要平均用力,争取不落下一门,做一个全能王。不止是高中的孩子不会选,近日一份1800多人参与的互联网调查显示:38.0%受访者坦言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与当初判断不同,40.5%受访者表示当初对所考试报名的专业内容及就业状况知道不充分。71.2%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假如大概,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从别人代替选择到自己做出选择,需要一个转变过程。高考考试改革策略推行后,怎么样选择计入高考考试成绩的科目,来挑选大学选择专业,需要考试招生部门为考生准时提供翔实的招生数据,也需要学生自己准时知道和学会选择方法。
1.报考研究型大学的学生,要将善于学习的科目与目的高校的优势专业结合起来。
从现行各省市历年发布的招生计划来看,不同批次的考生面临的选择机会是有差异的。供一批次考生备选的院校层次明显多于二批次、三批次考生,备选专业数目明显多于二批次、三批次考生。上海的高考考试改革策略提到,2016年起,合并本科1、第二两个招生批次,推行后,会取消高校的招生批次。但,从目前各省市发布的招生计划看,一批次院校主要为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部属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即便取消批次,这种高校依旧会是学生争抢的热点高校。不一样的是,依据现行招生考试规范,这种高校根据总分来录取学生,在学生的分数达不到专业录取分数时,还要同意专业调剂。
因此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语文、外语成绩突出的学生进了工科院校,数学、化学成绩出色的学生进了财经、外语院校,物理成绩好的学生被调剂到化学系,不喜欢学习生物的学生被调剂到农学专业。学生虽然进入了一批次高校,但我们的学习专长并非所选高校的优势专业。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专长得不到发挥,国家也选不到某一行业中最好的人才。高考考试改革策略推行后,高校的院系会依据大学期间专业的学习内容,对考试报名本院系的学生提出科目需要,如考试报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考生,申报科目中需要要有物理成绩,申报金融工程的考生,数学成绩要达到需要。这种招生方法,就需要学生不只关注大学,更应该注意自己提供成绩的科目,要与选报的专业匹配起来。
2.依据我们的学习专长挑选大学专业,符合高考考试改革的趋势。
从各省招生计划各批次的人数比来看,一批次招生计划约占总招生计划的10%,其余90%的招生计划分配给二批次、三批次。二批次、三批次招生计划中的院校种类较单一,除省属重点高校外,基本为省属一般高校、市属高校、民办高校。这种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专业设置上,多设立就业形势好的专业。以浙江理工类各批次招生专业介绍为例,一批次招生专业介绍513个,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二批次招生专业介绍420个,理学类等一些研究型专业的招生数目明显降低。而一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如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科学类专业招生人数增幅较大。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十分明显。从目前的高考考试志愿填报来看,部分二批次、三批次的学生总是将热点专业、高分专业等同于好就业的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学、新闻学,这种专业的录取分数居高不下。但在实质就业时,总是是找工作非常费劲的专业。因此,这几个批次的考生更应该抓住高考考试改革提供的自由选择科目的便利条件,从高中一年级入学便明确自己善于学习的科目,在这类科目上苦下功夫,把这类科目的学习与将来的专业志愿选择结合在一块。
从选择科目的方法上来讲,这几个批次的考生中,物理成绩突出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出路最广。这是由于在1、2、三批次招生计划中,工学专业是招生人数最多的门类,且招生人数比逐批次增大。工学门类中的电气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土建类、机械类专业是工学门类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几类专业,且招生人数比逐批次增大。同时,这类专业大学期间的课程内容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延续,高中物理常识学会不牢,不可以完成大学课程学习。
而期望选择化工、制药、材料、医学这种专业的同学,则需要关注我们的化学、生物成绩。而经济学、管理学这种热点专业,有了数学、外语成绩,就完全可以应付大学的专业学习了,报这种专业的同学,可以在6选3时,依成绩选择科目,或者依据选报高校的需要提供科目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