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个做爸爸妈妈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状况不同,教育方法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期望我们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爸爸妈妈,大家到底如何教育孩子?我过去为此买了不少的书,买了不少的光盘,请教了很多同事……。孩子一每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旧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高效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很必要的,它应该体目前生活的细节中。大家家每一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训练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大家就帮孩子培养念书的习惯,让他天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大家家常常可以看到如此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我们的书在看。而且,只须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六一、新年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本。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念书。也培养了好的念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用途。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态度,天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准时同他的老师交流,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态度。
在家庭日常,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培养,玩过的玩具要整理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能的。慢慢他就认同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培养了。
教育孩子,大家这一代爸爸妈妈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我以前心里一直不踏实,就是我感觉自己内心没打造一个稳定的可信任的整体价值体系来教育孩子,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对传统启蒙经典的接触过程中,一边检讨自己的行为道德规范,一边省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一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需要,给他一点自由进步的空间,在其中察看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我想大家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我们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成效来的好。需要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第一要做到。譬如我儿子看电视的时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觉地走到了电视机前,我就纠正他,他立刻就指斥说:“你也总是每天上网,一玩就老长期,双眼也要看坏的。”面对孩子的质问,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我们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我告诉孩子:“你看母亲改正了,只上一会儿网了,你也应该改正吧!”这个时候,孩子会欣然的同意你的建议。
为了开阔视线,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到目前学了几年了,他非常感兴趣并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孩子喜欢手工制作,我就给他提供材料,给他尽量多的帮忙。有时,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个虽然不非常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给大家看,神情中充满了自豪。看到孩子敢于动手去做并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除此之外,大家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训练。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训练,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大家期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大家更期望他认真学习的同时还能有我们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爸爸妈妈从“塑身”走向“云筑网”,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的迈进。我今年为此专门购置了mp3和一套音响功放,把网上的经典解说和诵读下载到mp3中,然后通过功放播放,让家里每个人都接触到这类信息,同步学习。同时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进行肯定的约束和规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同时,借用mp3随身听的功能,也会加速我对古文的学习进程。我发现互联网上有不少传统文化的出色资源,时间一长,我和孩子的文学水平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见如此那样的困难,有时苦口婆心却事与愿违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爸爸妈妈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深思深思,看看问题出在哪儿,能否换种方法使孩子可以更容易同意一些。其实,只须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就算只不过三言两语。我把这类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须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过去是他的目的。当孩子意料之外地发现这类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可以真实地触摸到爸爸妈妈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文字和语言有着不一样的特征,语言稍纵即逝,有时说好几遍也不肯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须不把它毁掉,那样无论什么时间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只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同意。
它不仅能够让孩子对爸爸妈妈有更多的认知与尊重,坚持下去可能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块进步。由于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彰啊、批评之类,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含对某个看法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练习也是一种帮助。这样人来人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如何做才是对的,如何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些方面是共性的,有些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征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探寻平衡点。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开心!”……大家常常会给孩子如此的鼓励,孩子将会在大家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大家常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哪个在一块?是否感兴趣继续参加如此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哪些收成和领会?为何?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准时排除解决。所以说大家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给了孩子不少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如此的积极的思想我觉得是非常可贵的。
虽然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的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时他考试的分数少了,他会感觉不高兴,但,大家不会因此去严厉的批评他,有时帮他找找问题,有时提醒他应该如何去做。所以,他永远不会由于考试分数少不敢告诉父母。
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假如家庭教育仅限于怎么样培养儿童,而忽视真的需要提升的是爸爸妈妈素质,那样如此的家庭教育非常难获得预期的成效。爸爸妈妈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为人爸爸妈妈者总是会发出如此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知道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的领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日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很难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致使教育的失败。但假如爸爸妈妈从刚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块成长,用孩子的见地看孩子,时刻维持一颗童心,那样,伴随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了解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了解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个时候,你距离成功的爸爸妈妈也就愈加近了。
这是大家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领会,一定也有不少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也会边学边教,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孩子愈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出色的人。